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苗春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向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5點希望。其中第四點是: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各國人民的處境和命運千差萬別,但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為改變命運的不屈奮斗是一致的,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鳴的。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類,要有信心和抱負,承百代之流,會當今之變,創作更多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優秀作品。
講好中國故事,要知道“為什么講”。馬克思說:“凡是民族作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們為人類社會而做的事情。”在艱苦卓絕的奮斗中,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決心和意志,以前所未有的智慧和力量,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大幅提高了中國文化軟實力。國際社會希望解碼中國的發展道路和成功秘訣,了解中國人民的生活變遷和心靈世界。
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長津湖》,傳達了“團結起來的中國人民不可戰勝”的理念,在國慶檔上映后票房一路走高,不但成為中國影史票房第一,而且獲得2021年全球票房榜冠軍。目前影片已經在新西蘭、美國、加拿大、英國、愛爾蘭等國家上映,吸引了不少影迷觀看,也獲得了外媒的廣泛認可,紛紛向這部影片、向中國電影業、向中國人民表達敬意。
講好中國故事,要明白“講什么”。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給出了答案:廣大文藝工作者要以更為深邃的視野、更為博大的胸懷、更為自信的態度,擇取最能代表中國變革和中國精神的題材,進行藝術表現,塑造更多為世界所認知的中華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個生動立體的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譜寫新篇章。
數字顯示,中國網絡文學已向海外輸出網文作品1萬余部,網站訂閱和閱讀App用戶超過1億,覆蓋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海外讀者通過中國網絡文學作家筆下的人物,感受到了兄友弟恭、尊師重道等中華文化的魅力。2018年6月,中國攝影家協會和丹麥瓦倫斯拜克市市政府主辦的“夢想·記憶——中國民生40年之變遷”攝影展,在丹麥瓦倫斯拜克市議政廳舉行。一個個濃縮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發展變化和普通人生活現狀的鏡頭深深打動了瓦倫斯拜克市市民。2021年9月,雕塑家、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青銅組雕作品《神遇——孔子與蘇格拉底的對話》在希臘雅典揭幕。“古老的絲綢之路曾為我們示范了文明對話和合作共贏帶來的輝煌,更向我們示范了讓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鑒未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希望。”吳為山說。
講好中國故事,要知道“怎么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的民族特性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辨識度。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同世界各國文學家、藝術家開展交流。要重視發展民族化的藝術內容和形式,繼承發揚民族民間文學藝術傳統,拓展風格流派、形式樣式,在世界文學藝術領域鮮明確立中國氣派、中國風范。
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國際劇協70周年慶典、金雞百花國際影展、“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國際美術雙年展、國際說唱幽默藝術節、國際書法交流大展、國際馬戲論壇、中國雜技外交成就展、中日韓電視論壇、中美影視創新峰會、國際青年音樂聯盟代表大會、世界馬戲聯盟年會……通過這些中外文化交流活動,中國藝術家不斷擴大國際“朋友圈”。面向臺港澳地區的濠江之春大聯歡、中華情·中國夢中秋文藝展演、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粵港澳大灣區文藝合作峰會、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戲曲文化節、海峽兩岸青年電影短片季等活動,增強了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情感聯系和精神歸屬,提升了中華文化向心力凝聚力。
中國人民歷來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懷。當前,我們要抓住世界各國日益關注中國發展、希望了解中華文化的歷史性機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