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張洪松(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指出:“深入研究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始終掌握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增強錨定既定奮斗目標、意氣風發走向未來的勇氣和力量。”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而其始終掌握歷史主動、永葆青春活力的一個關鍵密碼,就是對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的深刻把握。
從歷史長河中洞明歷史規律。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歷史主動必須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百年來,我們黨從500多年社會主義發展史中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從黨的百年奮斗中把握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規律,堅守黨的初心使命;從70多年的新中國史中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堅定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從40多年改革開放史中把握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要從歷史長河中更好地看清楚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看清楚為什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指引中國發展繁榮的唯一正確道路,進而增強必勝的決心和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和底氣。
從時代大潮中認清歷史方位。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是我們黨明確特定歷史階段中心任務,進而制定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時代主題是救國,黨領導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時代主題是興國,黨領導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時代主題是富國,黨領導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領導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前進,時代主題是強國。要從時代大潮中更好地看清楚我們所面臨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明確當前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在此基礎上確定新時代的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發展戰略。
從全球風云中把握歷史大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要發展繁榮,必須把握和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反之必然會被歷史拋棄。”中國共產黨誕生、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都是順應世界大勢的結果。中國共產黨誕生在十月革命開啟的社會主義興起的世界大勢之中,新中國在風起云涌的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中誕生,改革開放是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大勢中開啟的,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在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發生深刻調整和重大變革中邁入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全球風云對歷史大勢作出了一系列科學的論斷,比如“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等,并創造性地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過去,我們更多的是順應世界大勢,而邁入新時代,黨領導人民意氣風發地走向未來的同時也推動了新的世界大勢。要從全球風云中更好地看清楚我們所面臨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于大變局中展現大黨大國的使命擔當。
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在總結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時提出:“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縱觀黨的百年歷史,我們黨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人民謀利益,黨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這是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百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極大激發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江山和人民關系的重要論述,凸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意蘊,是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在新時代的理論升華。只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深扎根人民,廣泛動員人民,才能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